不能说2014年以来,家电市场的“集体狂欢”是互联网企业跨界“搅局”的结果,但互联网思维的入侵,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家电行业几年来的“死水微澜”,用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里的游戏名称来形容当下的家电制造商们再合适不过,那就是“我们拼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渠道、新营销、新生态……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在北京大学做交流演讲时曾说的那句话:“科技的力量,打开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接触到以前难以想象的思维和创新”。然而,当“颠覆”在整个家电领域“遍地开花”时,企业们被推进一个“不变革即死亡”的“场”,为自己时时刻刻的推陈出新而亢奋,却又因消费者们的“不买账”而迷茫。
是市场需求走的太快,还是企业依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其实,包括家电产业在内的所有领域的变革,无所谓对与错、快与慢、好与坏,“物竞择优,适者生存”的理论在家电行业同样具有普世价值。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指出,任何产业的发展与变化都可以用人类的进化论来诠释和剖析,“改变”在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下始终存在,家电制造企业能否察觉和利用变革的力量、关系以及环境,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未来存活下来。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影响企业“进化”结果的外界环境中,消费者的决定性作用正日益凸显。
家电企业集体觉醒中的“进化论思维”
2014年元春至今,国内家电市场的“活跃度”明显飙升,主流家电品牌正在从沉睡中集体觉醒。美的发布M-Smart智慧家居战略、与阿里巴巴云计算开展战略合作;海尔推出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力求实现全系列跨品牌家电的互联互通;长虹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陆续推出基于其“家庭互联网战略”的CHiQ电视、CHiQ冰箱和CHiQ空调;TCL发力游戏市场,铺大自己智能产品的盘子;海信牵手11家视频网站,旨在用智能电视抹平家电与互联网、硬件和服务之间的界限;外资品牌三星在深化显示技术的同时,与未来电视合作打造UHD8系互联网电视;而LG则凭借集4K、曲面、OLED三大顶尖技术于一身的电视新品引领彩电市场屏显技术的发展。
纵观家电巨头的各种“大动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相比往年同期,家电新品的发布速度和数量远超以往,并直接带动了家电企业的股价表现。第二,软硬技术双升级、融合趋势明显。彩电业加速屏显技术升级的同时,深化智能协同与应用;白电圈在集体迎来智能元年的背景下,更强调节能与健康的理念。第三,终端产品以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建设及整体转型方案为依托。伴随2014年家电新品的落地,长虹的“家庭互联网战略”、TCL的“双+”战略、美的的“1+1+1”战略等不同品牌的互联网化转型方案相继浮出水面。
不过,就在家电行业转型驶入快车道,传统家电制造厂商们为自己勾勒出的宏伟蓝图满怀憧憬时,业内也传出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公开“叫板”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OLED;有人吐槽外资品牌推出的智能电视定制系统,其实并没有解决目前一家独大的Android系统存在的问题;还有人表示智能家电产品不易操作、功能繁杂,其实就是“摆设”……一时间厂商陷入了新产品、新技术“叫好不叫座”的困惑。
但在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看来,用进化论的视角诠释家电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以及人们提出的种种质疑,我们会发现家电行业的转型就像生物进化一样,必须脱胎于“变异-遗传-选择”的过程。当新旧产品、新旧技术、新旧观念共同存在于同一空间时,彼此的博弈在所难免,但本身不存在绝对的“对错”或“好坏”之分。而只有矛盾出现,整个产业才会在自我修正和完善中不断前进。
从机械到人性的互联网时代“转型观”
2013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思维就成为家电企业必谈的热点,在进化论中,互联网思维实质上等于“人性进化的要求+计算科学的思维方式”。传统家电制造企业之所以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主要由于长久以来在制式化大生产背景下,“机械化思维”让传统制造商们更关注技术和产品创新带来的颠覆,而这仅仅属于“计算科学的思维方式”范畴。互联网时代,伴随用户习惯的改变和地位的提升,“人性进化的要求”在产品和品牌的变革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彩电行业为例,4K技术在发展之初饱受业内质疑,直到2013年才逆袭成功,并在逐渐成为电视标配的基础上,向更高标准的二代4K阶段迈进。1999年微软企图用“维纳斯计划”开启中国互联网电视时代但最终以失败告终,2013年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发展,却推动智能电视真正走入人们的视野,甚至带动整个家电行业的智能化。难道4K电视、智能电视在发展之初不被接受仅仅因为技术上的不成熟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互联网时代,基于消费者使用习惯和环境变化的用户体验有时比技术创新本身更重要,也就是所谓的能否真正顺应“人性进化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尽管,当前所有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储备用户资源和流量的重要性,但针对“如何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或者说“消费者最终会对什么样的家电产品情有独钟”的问题,家电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商显然还没有找准“痛点”。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表示,当前,技术不是唯一决定产品进化成功与否的因素,一款产品、一个企业能否存活下来的决定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以大家电为核心的家用电器是将人们从繁琐、沉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工具,所以顺应“人性进化要求”的关键应该回归到交互方式上。传统家电制造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的确需要从“功能机思维”转变为“互联网思维”,但前提是保留并优化产品的本质属性。如何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从真正意义上为用户提供体验效果好、使用人性化的家电产品,是厂商们需要首先攻克的难题。
在“交互”中学会与消费者谈一场恋爱
上文所述,现阶段家电产品的进化应更多地关注“交互方式”的变革,这其中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产品层面的交互,即通过技术的革新,让用户使用家电产品时,可以得到更便捷、更舒适的体验感受。比如4K、OLED、曲面电视的出现是为了带给消费者更极致的视觉体验;家电产品的智能化以及家电终端可以在移动设备端实现操控,则是为了克服大家电产品人机交互差、无法随身移动、不能自动感知外部环境等问题。
但是,当技术和产品研发同质化现象严重时,产品层面的交互不能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这时家电产业发展就面临第二个层面的交互,即企业与用户的情感交互。这一层面的交互已超出家电产品本身,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从而树立较高的企业口碑,甚至形成企业对消费者精神层面的影响,就像乔布斯打造的苹果一样。但很遗憾,当前国内家电企业大都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为了技术而创新,而非为了用户而颠覆。
美国作家克莱•舍基在《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未来是湿的》一书中,曾指出“未来是湿的”,因为在互联网形态下,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凭借共同的兴趣,通过社会化工具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交流和交往,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干巴巴”地进行交流。所以,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就倒逼家电企业重新定位自己在行业中担纲的角色。传统家电制造商乃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仅扮演着“生产者”、“原材料供应者”、“销售者”等原始的角色,更要变成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服务和情感沟通的“虚拟人格体”。
所谓“虚拟人格体”就是指表现出部分人性的机器或组织,也就是说家电企业的发展需要从原来只为消费者带来物质享受,上升为提供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需求。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表示,未来家电品牌的塑造,可以用进化论中的基因与宿主的关系来诠释,即品牌不是企业塑造的,用户才是品牌的基因宿主。用户可能参与企业运营的多个环节,从而实现与品牌的共同成长,甚至可以将品牌的经营看成是与用户谈一场恋爱。而当产品和情感的交互性达到一定高度时,交易中就会产生顾客让渡价值,伴随让渡价值和顾客价值相对差的增大,品牌就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势能。